歡迎加入


我們關心萬華在地的人、事、物,共同推動社區關懷與地方發展。

社團與志工,是萬華社大社區服務的重要平台及推手,我們以「走入社區、服務社區」為核心,凝聚學員與志工力量,投入地方公共事務與多元族群的關懷,長期參與多項社區行動與在地活動,持續規劃貼近在地需求的行動,期待深化社大的社區連結與社會影響力。

社團規章辦法
公共性社團

萬華社大志工隊

89年成立,長期支援校務行政及課程宣導服務,也參與社區活動與公共議題參與活動的協助者,萬華社大志工隊扮演學校得力的助手。2024年起,開始參與「社區健康生活方案」與「失智友善陪伴志工計畫」,強化萬華在地健康共伴力

結合校內具高齡服務經驗或族群關懷經驗之社團能量,包含新移民共學社群、社區長者服務社,與聯合醫院、一粒麥子合作,社員接受失智友善與社會處方箋訓練,於莒光社宅實作陪伴,培養志工建立醫療、社福、教育協力網絡。

公共性社團

新移民共學社

95年成立,以中文班同學、志工、老師、社長組成之共學社群,以「社區小棧」方式協助新移民華語增能並給予生活適應上的支持。隨著近年來新移民議題轉變,本社團轉往朝向新住民學習資源網之社大平台建立,推動文化平權。

公共性社團

長者服務社

109年成立,本社團因應萬華中正國宅需求而生,以中正國宅以及迦納有福館為社區據點,集結對於社區長者服務公共議題感興趣的師生群,包含剪髮班、城市自然遊蹤班級、社區劇場及田園班級等課程,定期提供長者義剪、手機教學、青年公園走讀、即興劇紓壓、田園療癒料理。

公共性社團

社區青銀劇團

生命敘事與劇場共創:114年成立,以戲劇帶入媒體識讀與法律教育,轉化受騙故事為戲劇創作。推動跨世代共學,讓長者與逆境青年討論被詐騙等難以啟齒的議題,藉戲劇表演開啟社區對話與防詐教育行動。

公共性社團

氣球達人社

橘世代創意力:45+學員以氣球藝術推動高齡創意行動,帶領失智長輩與民眾體驗氣球藝術。學員自編設計療癒活動,展現橘世代創意與社區參與力。

公共性社團

水水萬華生態走讀

流域行動力:113年成立,從「有河讀書會」及「我家旁邊有河走讀」課程所發展,推動每月一次萬華河畔淨溪行動,結合走讀、淨溪與GIS地圖建立萬華流域情報資料庫,並定期策畫「世界河川日」系列教育推廣活動及與環境倡議。

公共性社團

小田園社

青銀共耕力:110年成立,於龍中及萬中校區推動校園綠改造及都市農耕教育。透過親身種植,重新連結人與土地的關係。從校園裡的一小塊綠地開始,青銀學員一起打造「好吃、好看、好玩的飲食花園」,學習友善耕作、認識作物、有意識地選擇食物。不只是培養園藝技能,更是重新喚起我們與社區、土地、季節之間的連結。讓身體動起來,雙手摸進土壤,在萬華的城市裡,播下綠意,也播下改變的種子。

 

 

公共性社團

台灣社區氣候行動聯盟

淨零倡議力:111年成立,從每週一「校長有約讀書會」發起,集結社區夥伴,推動社區裡的碳盤查行動及永續管理師課程。策畫「淨零綠生活行動發展研討會」、參與「世界河川日」特展。

公共性社團

艋舺攝影社

長青影像力:91年成立,本社團為萬華社大長青社團,長期支援校務活動及成果展攝影,紀錄萬華地方重要節慶活動影像。每月兩次外拍訓練與分享、持續強化Photoshop之數位修圖基礎訓練及空拍課程等訓練。

自主性社團

綠野仙蹤社

培養環境教育教學與轉譯能力:97年成立,長期關注在地流域、土地倫理議題之推動,由班導與指導老師與幹部進行社員培力課程之規劃,培訓生態認知及導覽、活動設計之能力,進而對一般民眾推動萬華的環境教育。113年發展出「親山護水走訪水環境」課程,社員自發性於每學期公民素養週舉辦萬華環境教育導覽。

自主性社團

城市自然遊蹤

萬華特色走讀教案設計:以萬華城市裡的環境教育為核心,帶領大學生、成人及高齡長者,量身設計萬華環境議題的特色走讀。培養導覽、敘事及教案設計能力之社員,引發社員對生態的興趣,藉此培養愛護環境的熱情,讓生活永續發展更美好。

自主性社團

手語社

語言行動力:112年成立,從校內特色課程發展出社區手語導覽服務。結合「國家語言推廣」與地方導覽,舉辦「萬手齊發~艋舺尋味」公民週專場與市集導覽,共服務百餘名民眾。與崔媽媽基金會合作,協助聽障長者參與市集擺攤,培養手語志工,促進文化溝通與公共參與。

自主性社團

養生推廣社

健康共照點:以中醫養生與保健知識推動社區健康促進。社員接受經絡按摩與養生訓練,於「迦納有福館」重啟義診服務,每季定期為長者提供健康諮詢與實作,深化南萬華在地健康據點經營。

自主性社團

抗老.樂活脊椎保健室

搭建運動課程與公共性的連結114年新成立,推廣脊椎保健與體適能教育,導師帶領學員設計教學方案,定期前往社宅與日照中心示範。每學期舉辦外部教學服務,培養銀髮講師,建立可持續的健康促進行動網絡。

自主性社團

新激梗社

社區即興劇場97年成立,即興表演技巧訓練、主持技巧訓練後,透過戲劇紓壓教案帶領長者情緒表達與團體互動,紓解長輩們壓力、重拾笑容。每學期擔任學校成果展主持人,並推出《G-File暗夜心理遊戲》脫口秀之年度演出,深化戲劇在社區的關懷功能。

自主性社團

太鼓社

專業培力養成至社會關懷實踐:鼓勵中高齡學員以鼓聲連結社區,參與地方節慶與協力聯盟活動。114年代表學校參加鼓藝大賽並獲獎,全年舉辦超過10場以上的安養院義演,推展藝術關懷,展現從技藝培訓到公益實踐。

自主性社團

陶笛社

音樂陪伴力:以陶笛音樂療癒推動社區藝術陪伴。社員不定期前往剝皮寮、日照中心與社宅據點演奏,帶動長者共唱。透過練習與外展演出,培養策劃與教學能力,深化跨代互動與共樂氛圍。

自主性社團

萬華大歌廳

那卡西公益傳唱:114年新成立,以那卡西演唱串聯萬華地方記憶與情感。每月前往雙北日照中心公益演出逾20場,與長輩共唱懷舊金曲。2025年9月開始前往莒光社宅教唱,引導失智症長輩從觀眾聆聽者,逐步成為表演參與者。

自主性社團

阿金傳藝文創

培養工藝再生力:100年成立,關注在地文創金工藝術,融入萬華在地特色,創造地方傳統產業的創新應用可能之推廣。每年結合環境永續與文化轉譯,推出不同工藝創作發表;2025年社員運用家中廢棄的舊毛衣,轉化為羊毛氈布偶創作,以錫工藝製作萬華地標的生活器皿,展現從手作創作到公民策展的轉化成果。

自主性社團

歌仔戲班

萬華唯一的歌仔戲班傳承:面對傳統戲曲人才斷層及臺語瀕臨消失的危機,本社團透過表演及臺語培力、劇本編寫及唸唱培訓,訓練表演者更培養觀眾,為艋舺傳統戲曲開花結果,推動文化活化與世代傳承。